清明时节,春芽吐翠。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的群山间,茶园星罗棋布,一垄垄茶树已冒出嫩绿的新芽。
天蒙蒙亮,雷山县望丰乡望丰村70岁的苗族阿婆吴光云便背上小竹篓,来到自家茶园里抢摘茶青。
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望丰乡村民在采茶(4月17日摄)。新华社发
吴光云说,她家近10亩地里都种上了茶树,自己管护4亩,其余的租给别人管理。今年春茶采摘期,她一天可以采摘约5斤茶叶,平均每天收入160元左右。
雷山县全县苗族人口占84.2%,低纬度、高海拔、寡日照的气候,让雷山县成为优质的茶叶生产地。苗家人喜欢喝浓茶提神,至今仍保留有老茶树。
望丰乡乡长李小华介绍,望丰乡基本是45度以上的坡地,适合茶叶种植。20世纪90年代以来,该乡免费为老百姓发放茶苗,组织动员种植茶叶,目前已实现全乡人均近2亩茶。2022年,望丰乡人均年纯收入达1.6万元,其中茶产业收入占40%。
高山好水出好茶,随着茶叶产量不断提升,优良的品质得到市场认可,前来收购茶叶的客商络绎不绝。傍晚时分,记者在望丰乡公路沿线看到,每隔几百米便有一个茶青收购点,茶农们走出茶园便可出售茶青。
雷山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毛正祥介绍,为助推茶叶产业发展,2022年,雷山投入800余万元实施数字化茶园示范基地建设,配套开发数字溯源软件、农业大数据系统和数字展示中心,为实现茶园数字化管理提供科技支撑。
在数字化茶园管理云平台,实时显示有茶园温度、湿度、风向、土壤营养等信息。负责基地建设的天景嘉懿(贵州)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兰文彦介绍,农技专家通过平台可随时了解茶园状况,对茶农进行技术指导。“数字化管理让政府、专家、茶农心中有数,让监管、生产、指导、消费有据可依。”毛正祥说。
近年来,雷山县以绿色和有机为突破口,大力发展茶产业,2014年雷山银球茶获批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。截至2022年底,全县茶园面积达16.3万亩,茶产业覆盖全县8乡(镇)132个村,茶农达1.7万户、7.8万余人。
地处北纬27度的贵州省湄潭县,与印度大吉岭、福建武夷山同处世界三大黄金产茶带,该县茶叶种植面积达60万亩,茶产业已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。根据当地茶业部门的统计数据,2022年湄潭茶叶出口3200余吨,主要出口俄罗斯、马来西亚、巴基斯坦、摩洛哥等国家和地区。
湄潭县天城镇天城村57岁的熊仕华,家有7亩茶园,清明节前后他的茶园每天有六七斤茶青卖到当地的茶青交易市场,一季收入近4万元。
4月4日拍摄的遵义市湄潭县永兴镇万亩茶海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
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脚下的贵州省江口县,有“中国抹茶之都”美誉,被称为“世界抹茶超级工厂”。2018年,贵茶集团有限公司在江口建设产业园,年产4000吨的抹茶生产车间投入使用,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抹茶单体精制车间之一,产品出口德国、美国、加拿大等34个国家和地区。
截至目前,江口县已建成投产碾茶生产线14条,年生产能力达200吨左右;抹茶生产线4条,年生产能力约4000吨,辐射带动相关就业人口近10万人。
一千多年前,陆羽在《茶经》中对贵州茶作出了“其味极佳”的评价。2022年,贵州省茶园面积达700万亩,茶叶年产量达45.4万吨,茶叶年产值达606.2亿元,其中年出口额达5.2亿元,茶产业已成为当地推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。
来源:新华社贵阳(记者吴思、汪军)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